新闻中心
年过六旬的彭老汉,因生活所迫瞒报年龄到北京来做保安,但去年冬天某一天,彭老汉却突然晕倒在岗亭旁边,后经抢救无效死亡。为此,彭老汉的家人将保安公司诉至法院,向对方索赔各项损失60余万元。一审法院判决保安公司赔偿26万余元。后保安公司不服上诉,近日该案二审在北京市三中院开庭。(11月27日《北京晨报》)
这起死亡纠纷似乎是复杂的。一方面是,“保安爷爷”为了能够当上保安,而隐瞒了自己的岁数。另一方面是,保安公司的值班安排确实存在“太累”的情况。我们为“保安爷爷”的死亡而唏嘘。但是,这起事件的关注点除了“保安爷爷”能不能得到赔偿之外,更为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是:“保安爷爷”其实也是社会安保的白发苍苍,也是社会安保的一大隐患。
“保安爷爷”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。2015年的时候,福建厦门有市民十分担忧:我们小区里的保安多是“保安爷爷”,如何确保小区里的安全?福建厦门市民的追问,其实是很多地方市民的追问。这是因为在保安队伍里,“保安爷爷”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例,人们对于“保安爷爷”难以承担安保重任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。
这暴露出的是保安事业不能吸引年轻人的社会问题。固然,在北京的这起“保安爷爷”死亡的纠纷中,“保安爷爷”因为隐瞒了自己的年龄,而让家人有点“理亏”的感觉,但是,我想知道的是保安公司难道真的不知道“保安爷爷”隐瞒了年龄吗?其实未必。这是因为检验一个人的年龄其实是很简单的。很难说在招聘“保安爷爷”的时候,保安公司没有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。在保安人员招聘难的现实面前,或许保安公司是故意放纵的。
说到底,“保安爷爷”的出现暴露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。其一,是社会保障还不够健全,不能让所有老人都实现老有所养。其二,是保安行业的固有顽疾。人们都习惯于说“小保安”,就是这个道理,“小保安”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保安这个行业的认知,当人们都认为保安行业是“小保安”的时候,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巨大的了。
从事保安行业,不仅意味着工资太低,没有保障,地位不高,还让他们看不到行业的前景。试问,在这种现实语境之下,谁还愿意从事保安行业,也就只有那些确实找不到工作的以及年龄较大的老人愿意从事了。保安是社会安保的一个延伸,这个行业能够起到加强社会治安的作用。但是,当这个行业里出现了“保安爷爷”现象的时候,“保安爷爷”连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障,如何保障社会安全?他们即使发现了犯罪行为,有能力去追赶不法人员吗?
保安行业更应该是一个年轻的行业,更应该是一个黑发的行业。笔者以为是到了关注“保安爷爷”现象的时候了,只有让这个行业“我是保安我骄傲”了,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安保的有效延伸。
别让“保安爷爷”成为社会安保的隐患。